<input id="yq62h"><object id="yq62h"></object></input>
  • <label id="yq62h"><big id="yq62h"></big></label>
    <th id="yq62h"><kbd id="yq62h"><menu id="yq62h"></menu></kbd></th>

    1. <span id="yq62h"><blockquote id="yq62h"></blockquote></span>
      <legend id="yq62h"><output id="yq62h"></output></legend>
      1. <s id="yq62h"><dfn id="yq62h"><noframes id="yq62h"><strike id="yq62h"><input id="yq62h"></input></strike>

        劉暢 ‖ 古代成都平原治水豐碑(四)——西漢興蒲江大堰

        歡迎關注“方志四川”!

        古代成都平原治水豐碑(四)

        西漢蒲江大堰

        西漢時期,湔江口的穿鑿首次將都江堰灌區(qū)向成都平原西北部拓寬了,蒲江大堰的修建,開啟了成都平原開水門引水的歷史,與都江堰等無壩飲水工程相比,甚為特殊,進一步澤被了成都平原南部的地區(qū)。

        蒲江大堰引水攔河壩(圖片來自網絡)

        蒲江大堰 ,渠首位于今成都市新津區(qū)岷江支流南河與岷江的匯合處。南河舊稱蒲江江、邛江、邛水等,因而此堰得名蒲江大堰,后又稱通濟堰、通津堰、遠濟堰、馨堰等,最顯著的特征是“六水門”,所以又被形象地叫做“六水門”。水門即古代對水閘的稱呼,是建在河床或河湖岸邊用來控制水位的一種建筑物。蒲江大堰的渠首建有6個可以上下開關的水門,可根據(jù)天氣變化、物候需要控制放水量的多少,從而有效地保障了農田灌溉、居民用水需要。

        通濟堰風光(圖片來源:四川日報)

        關于此堰,歷代文獻多有記載。晉代常璩所著《華陽國志?蜀志》卷3:“武陽縣,郡治。有王喬、彭祖祠。蒲江大堰灌郡下,六水門。有朱遵祠。”《華陽國志?先賢士女總贊論》卷10:“朱遵,字孝仲,武陽人也。公孫僭號,遵為犍為郡功曹,領軍,拒戰(zhàn)于六水門……”北魏酈道元所著《水經注》卷33:“(武陽縣)籍江為大堰,開六水門,用灌郡下。”公元316年,秦滅巴蜀,設立巴郡、蜀郡。始置武陽縣,隸屬于蜀郡,轄地相當于今彭山、新津、眉山仁壽(部分)、井研一帶,縣城在今彭山縣境內。漢武帝后,武陽縣改屬犍為郡,是犍為郡最重要的經濟大縣,蒲江大堰的興建,應該也與武陽縣的這種歷史地位有一定關系。

        關于此堰的興建時間,大多認為在西漢時期,但也曾有過爭議,如宋工部侍郎、井研人李心傳在《建炎以來系年要錄》卷154中論述:“建安年間創(chuàng)始”,即認為此堰是建安十九年(214年)劉備定成都后委任的犍為太守李嚴始建。然而,從史料記載來說,唐代李吉甫所著《元和縣志》卷33記述:“馨堰,在縣西南二十五里,擁江水為大堰,開六水門,用灌郡下。公孫述借號,犍為不屬,述攻之。功曹朱遵拒戰(zhàn)于六水門是也。”公孫述于建武元年(25年)稱帝于蜀,從以上所列文獻可以看出,在公孫述據(jù)蜀前,六水門就已經存在;從命名習慣來說,西漢時期,朝廷中奉常的屬官之一為“都水”,職責為管理“渠、堤、水門”,水門為當時對水利工程的稱呼之一,所以此工程必興建于西漢無疑。

        興建至今,蒲江大堰已有兩千年左右歷史,因此也被譽為成都平原第二古堰,僅次于都江堰,并與都江堰并稱“岷江兩大灌溉工程”。在兩千年左右的漫長歲月中,岷江河床升遷流變,蒲江大堰也曾出現(xiàn)過引水、防洪困難,1993年,水利部將其評定為四川省唯一一座“Ⅰ級”老損工程。2004年,蒲江大堰渠首引水改造工程啟動,經過將近一年的施工,古堰恢復了活力。如今的蒲江大堰除了引水攔河壩,還有溢流壩、匯洪沖沙閘以及信息化自動監(jiān)測控制等設備,不僅能保證灌溉用水,還有效解決了排沙、防洪等問題。

        作為孕育古蜀文明的岷江兩大灌溉工程之一,蒲江大堰功勞卓著,至今還是成都平原重要的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用水設施,澤被著成都平原以南的岷江沿岸百姓。

        本文參考:《成都通史?秦漢三國(蜀漢)時期》(羅開玉、謝輝);《新津有座西漢古堰,澤被蒼生近兩千年》(水城新津公眾號)

        前期回顧

        【方志四川?歷史文化】古代成都平原治水豐碑(一)——開明治水患

        【方志四川?歷史文化】古代成都平原治水豐碑(二)——戰(zhàn)國分二江

        【方志四川?歷史文化】古代成都平原治水豐碑(三)——西漢穿湔口

        來源: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

        作者:劉暢(成都市武侯區(qū)地方志辦公室)

        供稿:方志武侯

       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、音視頻來自互聯(lián)網,僅為傳播更多信息。文章所含圖片、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。

        Hash:6bc393d8ae214bd7a9ee072f38faf8ebbb5857eb

        聲明:此文由 方志四川 分享發(fā)布,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,文章內容僅供參考。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,請聯(lián)系我們 kefu@qqx.com

        一级毛片**免费看试看20分钟,亚洲日本在线观看,欧美日本韩国一区二区,中文字幕在线观 大渡口区| 正蓝旗| 武安市| 秦皇岛市| 南部县| 玛沁县| 兴宁市| 贵州省| 容城县| 武清区| 耿马| 大理市| 金阳县| 安化县| 如皋市| 永宁县| 孟津县| 旅游| 江北区| 海晏县| 宁国市| 泸定县| 甘泉县| 和田县| 女性| 封丘县| 易门县| 沙雅县| 乌鲁木齐市| 洮南市| 涞水县| 铅山县| 贵溪市| 上杭县| 石狮市| 丰顺县| 诸暨市| 怀柔区| 昌吉市| 大新县| 东宁县|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 http://444